本文章所属钓区:广东(1840)
垂钓得大头、联想
上周五天气遽然降温、大风后,现似乎恢复平静,湿度降低,可怕的“回南”又被冷空气打了回去。风和日丽、气温宜人,虽水面上不见鱼花,但估计鱼儿也该恢复觅食了。出钓备饵,使用的是一般鲫鱼饵,加了少许牛奶、及“蛋奶香精”。
实践结果,符合预想。得白鲫鱼七条,其中三条约半斤重的;还得“大头”一条。

此“大头”无非重六、七两,不堪“显摆”。但钓鱼得“大头”,也值得一说。
老广说“大头”,也就是“大头鱼”之简称。按正规通用名称,该叫“鲢鱼”,或“鳙鱼”。按百度的说法:鳙(Aristichthys mobilis)属鲤形目,鲤科,鲢亚科,鳙属。俗称:花鲢,胖头鱼,黑鲢,黄鲢,松鱼,鰫鱼,大头鱼。鱼名,鳙鱼,又名“胖头鱼”。

但在广东,除上述说法外,另有一说为“仙骨鱼”。所谓“仙骨”,即大头中的头更大,身体更小,仅吃鱼头的、特别饲养的品种,且价格奇贵。
垂钓得大头不易。之不易,就在于大头的摄食方式。
俺们中国的常见淡水鱼,大多属鲤科,如鲤鱼当然,其它还有草鱼、青鱼、鲫鱼、鲮鱼、甚至“蓝刀”、“红眼蠢”、“骣条”等,自然还有这“鳙鱼”。鲤科鱼,又大多属杂食类。既然杂食,摄食方式自然就是“吞食”了。小口吞食,如鲮鱼,又可解释为“啄食”。但鲤科中的鳙鱼,属鲤科的另类,摄食方式硬是不同,曰“滤食”。
何谓“滤食”?从科教电影上看鲸鲨便明白。直白地说,就是大口喝水,水从鳃中过滤,滤得的便是其食物,再咽下进肚子。鲸鲨乃世上最大的鱼类,体长可达20米,体重可达15吨。然,此巨物的食物,却是细小的鱼虾,如南极磷虾。

鳙鱼的活动天地,不比鲸鲨,故体形不可同日而语;故食物也不比鲸鲨,专家说靠“浮游生物”为食。所谓“浮游生物”,并非动物学之分类,乃生态群之名称也,指不能游泳或游泳能力极微小、漂浮水中之微小动植物。
为生存,鳙鱼便吞水,为竞争,便大口吞水;为吞水方便,口自然须大,为过滤的效率,鳃也不能小;鳃大口大的后果,自然弄成了“大头”。
这种生存习性,也弄成了大头难钓。你想:它不吞食,就是大口喝水,鱼钩如何得进它口?
所以欲钓大头,饵料需具较强的雾化性,鱼钩需轻盈易漂动,钓中上水层,且浮漂动作的判读又与底钓不同。
但大头可钓,且钓起来惊心动魄。前些年曾与钓友往番禺石楼之“海鸥岛”钓大头。钓场本不对外,连片大鱼塘为养殖“乌头鱼”出口,出口标准,以一斤左右价格最好,供港澳餐馆推出之潮州、泰国菜中的“明炉乌头”所用。为洁净水面,又放养了“大头”,以便其扫荡塘中之“浮游生物”。众钓友在彼地施钓,没有不断线
折竿的。本叔一4米5硬调竿,就是生生从第三节喀嚓绷断!
断线
折竿的原因,当然是该地大头实在太大。小者四五斤,大者十一、二斤,一般六七斤不等。中鱼后常出现“人随鱼走”的镜头,塘边欢声一片。一钓友说:好家伙!象推土机的力气,慢悠悠地拉着你走就是了。
一钓友得此大头,望头喜悦,回家后砍半边鱼头炖汤慰问老婆孩子。不想鱼头大而致汤浓,喝汤无疑于喝鱼油,餐后竟然呕吐,从此一年不喝鱼汤。
广州科学院钓友老李,不知是否将“浮游生物”误听为“腐游生物”,想出以酸臭饵对付大头的方子。每年中秋后,日日巡视各家清理出的垃圾,见有丢弃的过期月饼,则尽数收罗,密封一缸,待发酵后作饵施钓。虽非次次成功,但偶尔也有钓获,于是更笃信此方。钓友见老李得大头,习惯性地恭维:老李的臭饵又得手了!
酸臭对付大头,听说流行一时。北方钓友有饵料中添加“北京王致和臭豆腐”的。这“王致和”何等了得!只须一滴臭豆腐水,则可味飘百米。
其实恐怕是广式月饼中的莲容豆沙,易雾化的原因。本叔将饵料调软、调散些,大头一样钓得,无须将自己弄的臭烘烘的。只不过漂、钩的使用,要讲究些个
本文地址:http://bbs.oldfisher.com/show_i10364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