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章所属钓区:广东(1333) 世界之大,各地气候真是不同。新闻里说北京下雪,北京人民喜迎新雪;新雪缓解了北方的旱情;可同一天在广州,本叔却穿上了T-shirt,早起,雾如笼纱。 

雾散后,水面如镜,携太郎出钓。 
此为小区内运河,不见大鱼,曾放养过锦鲤,元宵前曾猛上白鲫鱼。本叔曾介绍此处曾钓得巴西龟和河蟹。非洲鲫自我繁殖能力超强,成了祸害,本叔曾钓非洲鲫鱼为肥料,一棵木瓜结果四、五十个。 
今日垂钓,鱼情不甚理想,得锦鲤数条,均放生;得非洲鲫,悉数赠对岸之湖南老乡——他有老伴在,可慢慢收拾、油炸佐餐。 垂钓中忽遇一竿,动静有异:浮漂信号细微,起竿中鱼,虽感觉稍重却不见挣扎抖线。出水后居然见得一鼓胀之白色“气球”!—— 充气气球如何得以沉没水中?煞是蹊跷! 及至抄起,方知“气球”实乃鼓胀之鱼肚,背面花纹,显示乃一河豚也!河豚,即“拼死吃河豚”之河豚,老广称“鸡泡鱼”。其鼓胀的肚子,状似鸡的素囊,得此名。 
此类河豚,产自江河河口、咸淡参半水域。五十年代,珠江流经广州市区河段常见其踪影。以小虾为饵,极易钓获。河豚中钩出水,必然将肚子鼓成浑圆,小孩用脚踩,也踩不破。一旦放入水中,此鱼虽肚皮朝天,但猛吐口气泡后一个翻身,就下潜逃之。 
得河豚,更印证小区运河乃咸淡水质。该种水出产之“河鲜”,自然优于淡水,也好于海水。湖南老乡烹制之“油炸非洲鲫”,想必鲜美。 但河豚含剧毒,据说是神经毒素。每年沿海地区总有中河豚毒死人的报道。记得当年曾与朋友神侃:若得不治之症且时日无多,你最想干什么?回答自然多元化,其中之一乃:“吃一顿河豚,尝尝到底鲜到什么程度!” 本文地址:http://bbs.oldfisher.com/show_i103583.html
|